“投资1万元,3个月翻10倍!”“实体资产背书,稳赚不赔!”最近,朋友圈里突然冒出一批“RWA理财大师”,用类似的话术疯狂推销“现实世界资产通证化”项目。不少人刚听懵“RWA”是啥,就被“低风险高收益”的承诺冲昏了头。然而,9月26日浙江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的一纸风险提示,给这场狂欢泼了盆冷水——原来,这些“造富神话”背后,可能藏着非法集资的深渊。

	
 
“说是用区块链技术把房子、汽车这些实体资产变成数字代币,投资后每天返利3%!”杭州的王女士向记者讲述,她被拉进一个“RWA财富群”,群里每天有人晒出“日赚千元”的截图,还有“导师”直播教学如何“抓住数字资产风口”。但当她准备投入5万元时,银行客服的一通电话让她惊出冷汗:“这笔转账疑似流向高风险平台,请谨慎操作。”
王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。浙江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在风险提示中揭露,近期有不法分子打着“金融创新”“数字资产投资”的旗号,通过线下推介会、线上直播、社群裂变等方式,炒作RWA概念吸引投资者。这些项目往往承诺“保本高收益”“实体资产抵押”,实则用后入者的资金支付前者的返利,形成典型的“庞氏骗局”。一旦资金链断裂,投资者将血本无归。
“RWA本身是中性技术,但被坏人利用就成了犯罪工具。”浙江省金融监管部门负责人举例,某平台宣称将一线城市房产通证化,投资者可“拥有”0.01%的房产产权并获得租金收益。但经核查,该平台关联的房产早已被多次抵押,所谓的“通证”不过是空气代币。
为防范风险,浙江明确划出三条“红线”:
就在浙江打响“风险防控战”的四天前,北京却悄然布局“合规研究”。9月22日,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牵头召开“香港稳定币与RWA发展前沿研讨会”,邀请央行、高校、律所及头部科技企业共商“如何让RWA不跑偏”。
“RWA的核心是把现实资产(如黄金、债券、房地产)通过区块链技术转化为可交易的数字凭证,理论上能降低投资门槛、提高流动性。”北互金协会专家李明解释,但现实操作中面临三大挑战:
为此,协会宣布将成立“稳定币与RWA合规研究专项组”,重点攻关三大方向:
“北京的思路是‘堵偏门、开正门’。”参与研讨的央行研究员指出,一方面严打非法RWA项目,另一方面为合规发展铺路,比如探索在自贸区试点“资产通证化跨境交易”,服务实体经济。
RWA究竟是下一个风口,还是新型骗局?记者梳理发现,全球范围内已有合法案例:
但国内专家警告,当前90%以上的RWA项目存在合规风险。“真正合法的RWA项目必须满足三个条件:资产真实存在、交易受监管、资金由银行托管。”上海交通大学金融教授陈峰强调,“凡是在微信群、直播间推销的‘高收益RWA’,几乎都是骗局。”
对于普通投资者,监管部门给出“防坑指南”:
浙江与北京的“一防一促”,折射出监管层的平衡艺术。“非法RWA项目往往利用‘金融创新’的外衣逃避监管,必须露头就打。”浙江省金融局负责人表示,仅2024年上半年,浙江就处置了23起假借区块链、元宇宙名义的非法集资案,涉案金额超17亿元。
而北京的“合规研究”则着眼长远。“RWA技术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、资产流动性差等问题,但前提是筑牢监管防火墙。”北互金协会秘书长王军透露,下一步将联合香港金管局,探索“内地资产通证化+香港合规发行”的跨境模式,助力人民币国际化。
在这场监管与创新的博弈中,普通投资者需牢记:任何未经监管许可的“造富神话”,都可能是精心设计的陷阱。正如浙江风险提示中所言:“天上不会掉馅饼,高收益必然高风险!”面对RWA的热潮,擦亮双眼、守住钱袋子,才是对自己财富的最大负责。
	
 
免责声明
凡标注原创声明的稿件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本站原创文章,请注明来源“数字未来视野生态圈”。未声明原创的文/图均为转载稿,本站转载,出于非商业性的交流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本站会在免责声明中注明转载来源。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在两周内来函联系,我们协调给予处理(或删除)。如不同意本站之转载,请及时告知本站撤除。
本文来源于:数字未来视野生态圈